吉林大安:农业科技助推盐碱滩变高产田_农业(0/0)
在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龙沼村,一边是白花花的盐碱地,一边是金黄色的稻田,农户李国笑逐颜开。经过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的测产,今年他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,最高亩产659.7公斤,比其他盐碱地田高50%,相当于成熟水田的产量。
近年来,吉林西部通过土地整理和农业科技推广,使昔日盐碱滩成为藏粮的宝地。李国介绍,今年3月,他承包了143公顷盐碱地种植水稻,其中有36公顷使用了新型土壤调理剂,长出的水稻比其他水稻植株高出一截,产量也更高。“这种调理剂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,平衡土壤酸碱度。”李国说。
据大安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李金有介绍,测产的地块是大安市自然资源局2017年组织实施的大安市龙沼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,项目当年改良获得成功,但在第二年发包后,种植户没有按要求进行田间管理,出现了返碱现象,造成一些地块减产甚至绝收。
盐碱地实现高产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应用。2020年初,全国劳动模范宋福如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,利用有机硅调理剂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。“我们提供了返碱较严重的三个田块,pH值平均在9以上,面积约500亩。”李金有说,试验田实现了平均亩产650多公斤,pH值已经降至7.5左右。
大安市目前有13万多公顷未利用地,其中绝大多数为盐碱地。近年来,大安市实施了国家重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,总投资18亿元,新增耕地70.27万亩。通过土地整治,开发水稻种植面积1.4万公顷,年产水稻5000万公斤以上。
除了在工程项目上治理盐碱地,大安市还积极引进科研团队。近年来,引进了10余家拥有土壤改良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,成功研发了以药治碱、以肥调碱等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,促进了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。
现场参与测产的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李荣表示,通过持续长期治理和改造,我国黄淮海、东北等地区的中、低盐碱度盐碱地被大面积改造为良田,有些已达到吨粮田水平。
热门排行:
推荐阅读:
- 11月1日起施行《海口市烟花爆竹管理若干规定》 2020-10-18
- 香港特区政府将开展《国旗及国徽条例》修订工 2020-10-18
- 好消息!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及概 2020-10-18
- 随手刻字、随意踩踏……假期出游请杜绝这些不 2020-10-17
- 秋冬季,流感疫苗应该怎样接种_社会 2020-10-17
- 我国卫星发现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_社会 2020-10-17
- 比利时外交大臣维尔梅斯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2020-10-18
- 南非将调整政府预算用以支付国民新冠疫情救助 2020-10-18
- 世卫组织: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3902万 2020-10-18